轉自作者:深圳市偉訊嘉科技有限公司 來源:RFID世界網
一、系統背景
基于RFID技術的倉庫管理,將改變傳統的倉庫管理的工作方式與流程,把所有關鍵的因素通過貼上RFID標簽,在倉庫管理的核心業務流程:出庫、入庫、盤點、庫存控制上實現更高效精確的管理。RFID技術以識別距離遠,快速,不易損壞,容量大等條碼無法比擬的優勢,簡化繁雜的工作流程,有效改善倉庫管理效率和透明度,保持企業業務運營的精益。
沒有高效的倉庫管理業務處理(如出庫、入庫、盤點等日常工作),沒有準確及時的處理信息,企業的庫存業務運營將付出很高的人力、物力、時間成本,造成各方面資源的浪費。傳統的倉庫管理存在的普遍問題:
a) 沒有使用條碼和RFID管理手段的情況下,庫房管理難以做到帳面數量和實物數量相符;
b) 庫房管理人員工作量大,工作強度高,速度慢、效率低;
c) 如果采用手工數據記錄,出差錯的概率高;
d) 各類庫房操作數據記錄在各種不同的賬本中,查詢統計很不方便;
e) 沒有準確的實時數據,采購計劃管理準確性預見性不強。
通過深入把握用戶需求,我司有針對性地為行業客戶提供RFID應用解決方案。
二、系統功能
RFID倉庫管理系統重要的功能進行介紹:
1)入庫管理
在倉庫的門口部署RFID固定式讀寫器,同時根據現場環境進行射頻規劃,比如可以安裝上下左右四個天線,保證RFID電子標簽不被漏讀。接到入庫單后,按照一定的規則將產品進行入庫,當RFID電子標簽(超高頻)進入RFID固定式讀寫器的電磁波范圍內會主動激活,然后RFID電子標簽與RFID固定式讀寫器進行通信,當采集RFID標簽完成后,會與訂單進行比對,核對貨物數量及型號是否正確,如有錯漏進行人工處理,最后將貨物運送到指定的位置,按照規則進行擺放。RFID在倉庫管理應用中最主要的優勢非接觸式遠距離識別,且能夠批量讀取,提高效率與準確性。
2)出庫管理
根據提貨的計劃,出庫的貨物進行分揀處理,并進行出庫管理。如果出庫數量較多時,將貨物呈批推到倉庫門口,利用固定式讀寫器與標簽通信,對出庫的貨物的RFID電子標簽采集,檢查是否與計劃對應,如有錯誤,盡快的人工處理。對于少量的貨物,可以使用RFID手持式終端進行RFID電子標簽的信息采集(手持掃描槍或RFID平板電腦),出現錯誤時,會發出警報,工作人員應該及時的處理,最后把數據發送到管理中心更新數據庫完成出庫。
3)盤點管理
按照倉庫管理的要求,進行定期不定期的盤點。傳統的盤點,耗時耗力,且容易出錯。而這一切RFID把這些問題解決了,當有了盤點計劃的時候,利用RFID手持式的終端進行貨物盤點掃描,盤點服裝的信息,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傳入后臺數據庫,并與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比對,生成差異信息實時的顯示在RFID手持終端上,供給盤點工作人員核查。在盤點完成后,盤點的信息與后臺的數據庫信息進行核對,盤點完成。在盤點的過程中,系統通過RFID非接觸式讀取(通??梢栽?~2米范圍內)非??焖俜奖愕刈x取服裝貨物信息,與傳統的模式相比,會提高很多效率和盤點的準確性。
4)基本信息管理
對貨物的屬性進行設置管理,主要功能有,添加,編輯,刪除,查詢倉庫中存貯貨物的基本屬性。這樣就可以針對不同的企業的經營產品的屬性進行設置,保證其符合每個企業的的個性化需求。也可以對倉庫進行劃分位置,可以以倉庫、區域、貨位等為單位進行劃分,從而對大型的倉庫做到管理更精確。各層級倉庫管理人員可以針對不同維度的庫存信息進行查詢與相關的業務操作。
5)系統信息管理
充分考慮系統的擴展性與安全性,提供合理的、確保系統安全的工具。系統管理主要完成系統運行參數進行校正,維護等。完成權限分配、數據表單的增加、修改、刪除等操作。同時具有完備的登錄程序(用戶名和口令)。不同的人員賦予不同的權限,由系統管理員進行設置。系統中還提供了一鍵數據備份與恢復功能,進一步保證了業務數據的安全性與連續性。
6)數據統計分析
系統可以按照時間、數量等要素,形成統計報表,明晰周轉周期和效率,方便對庫存管理業務流程的計劃和控制,統的運行能夠加快貨物出入庫速度,從而增加庫存中心的吞吐量,能夠給管理者與決策者提供及時準確的庫存信息,能夠提高貨物查詢的準確性,降低庫存水平、提高物流系統的效率,以強化企業的競爭力。
三、系統特點
在整個RFID倉庫管理運營中,RFID遠距離識別、大批量讀取以及準確性,應用到倉庫管理的出庫、入庫、盤點、分揀等過程中,利用RFID的特性,改變傳統的庫存管理方式,智能采集的數據經過分析處理,獲取智慧的洞察提高業務的精益,并能最大化企業的投資價值,節省人力資源,給企業帶來一種全新的倉庫管理方式。
1)提高效率
利用RFID技術在入庫、出庫、盤點過程中自動識別,提高倉庫核心業務管理的效率。
2)減少人力
相對于傳統的方式記錄、掃描、盤點等人工動作,能夠減少人員需求,節省人力成本。
3)節省成本
增加資源利用率,減少操作的復雜性,并提高了客戶響應速度,降低總體的運營成本。
4)精益管理
改善經營管理,避免了人工采集錯誤的出現,提高業務處理準確性,滿足企業精益化的要求。